光如何通过你的视觉表达建筑

   2015-02-03 照明微课堂10990
核心提示:从设计的角度谈设计,从建筑的角度谈照明,这或许是很多的老师选择的角度。如果我们要谈得更深入呢?还会有什么角度能让我们醍醐灌顶吗?
 从设计的角度谈设计,从建筑的角度谈照明,这或许是很多的老师选择的角度。 如果我们要谈得更深入呢?还会有什么角度能让我们醍醐灌顶吗?
  胡国剑老师的课程另辟了蹊径,从他研究的视知觉角度谈照明设计,把光如何被视觉神经接受,最后形成我们的情绪入手,角度独特刁钻,像个独步武林功夫了得却神秘莫测的高手。“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设计的不是照度,而是每个空间不同立面的亮度。”我们在讨论照明方案的时候,对观感的舒适性程度衡量谈及甚多,但这只是知其然的表面而已,而要知其所以然,这门对视知觉研究的课程你一定不能错过。 太多知识隐藏的奥妙,或许会让你豁然开朗,恍然大悟。

你看见的究竟是什么?——视觉常性

  我们先来看一幅照片:

  

  这张照片,大家看到的是阳光透过树叶照在地下,呈现了明显的亮部和明显的阴影,阴影里面有一些叶子也有泥土,但是从这张图你可以判断出来,是叶子更黑,还是泥土更黑吗?

  按照常理来说都是泥土更黑,如果你们经验是正确的话,对吗?

  但是事实上,我们视觉上面获得的亮度最亮的却是泥土,你可以看到阳光照射下的最亮的地方都是泥土,但这丝毫不会影响我们看到这个情景的时候,把泥土判断为比树叶更黑。

  尽管有不同的光线背景,但人脑有这样的能力去过滤和分析,最后产生结论。

  这个我们就叫——视觉常性。

  我们获取的信息都来自哪里?

  这个开篇或许会让大家感到迷惑,不是谈照明设计吗?为何谈到视知觉去了,这之间有何关联?

  这是个好问题,让我们之后再说答案,我们先来看看标题的问题:我们日常获取的信息都来自哪里?

  嗅觉、味觉、听觉、视觉都是我们获得信息的途径。

  在十年前,视觉占我们获取信息比例的80%,但是现在,已经有科学家说,可能会超过90%。

  

  图:我们前所未有像今天一样依赖眼睛获得各种信息,为什么研究视知觉在研究光的作用如此重要?是否可以联想。

  这个变化我们很容易联想,常志刚老师的课程谈到建筑的媒体立面演变线索,我们就能略知一二,连建筑都忙不迭地在传递信息了,更不用说,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从来没有过那么积极地使用我们的眼睛,看手机、看视频、看各种各样的东西,所以,我们通过视觉获得绝大部分的信息。

  而视觉的获得,就是光进入视网膜。

  

  图:南京青奥中心,现代建筑的信息性是前所未有丰富的,通过光向观者传递了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转化成为认知和情绪。

  下图是人的视觉感知过程的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建筑是如何形成“印象”的。

  

  很多人喜欢把照相机镜头感光与人的肉眼相比较,实际上是不甚准确的,因为肉眼的感受到的图像,我们通过进入眼睛的光线所看到的所有东西,实际上是通过了我们已有的经验和信息判断之后的结果,最终产生了我们的印象和情绪。

  

  上图是显然一个手影,通过视网膜,我们只看见一束光带来的光斑和影子,但我们却能清晰判断出,这肯定要表达的是个鹿的头部,通过上面的视觉感知过程模型我们就能知道,因为这个简单的光影,经过了我们大脑经验的消化,最后才变成我们的判断。

  下图是国外一家专门治疗自闭症儿童的医院的一面墙壁,上面有各种光感应出现的动物光影,用于刺激儿童,把光带来的信息生活经验结合,用于治疗。

  

  所以,我们能看到,要做好照明的设计,必须掌握光可以带来的各种信息的属性,把这些属性,跟视知觉的常性习惯关联起来,重新组合,才能做好建筑的光表达。

  这是个相当有趣的理论角度。

你真的懂光?——知觉环境的构成要因
 
在我们整个知觉系统里面其实简单来说我们可以分为两大块:一块是实体,就是我们的建筑空间,还有我们所需要看到的,比如我们的桌子椅子,还有我们展示的一些商品;另外一块就是我们的光环境。
1知觉环境的构成要因
简单来说,就是被照物体和光这两样,而这两个要素中,又可以分解出数个关键因素,这些关键因素,实体也好,光也好的关键属性因素,都会影响到我们最后获取到的这些视觉信息,从而对我们关于被照物体或者空间的设计效应的判断。
2你真的懂光
图:知觉环境的构成要因图表,以建筑为例,同样的光照方式,建筑的造型、材料都会直接影响光照的效果,从而影响我们对这个建筑的感觉判断。
 
下面我们举一个典型例子。
 
设计师为什么不能只看数据?——视觉常性失效
 
我们又来看一张图片:
3视觉常性失效
图中是个普通光照环境下的乒乓球,我们的视觉常性告诉我们,这是个白色的球。
 
而绝对不会因为它在光照情况下产生了黑白灰的不同面而判断它是个黑白球。
4黑白球
 
但如果用仪器去测量它的不同部位时,得出来的答案却是完全不同的,上图是假设我们使用小口径的纸筒去观察乒乓球的不同位置所得到的成像,一个白色一个灰色,这个时候如果凭这个结论去判断这个球的颜色,视觉常性就失去了。你已经无法判断这两个点是同一个物体表现出来的量。
 
不要认为这个看似简单的理论对照明设计无关,在视觉常性失效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构建空间或者物体的知觉环境,就可以考虑外观模式。
 
外观模式的两种表现
 
外观模式有两种属性,分别是表观模式和体积模式,听起来很理论,但在设计上我们常遇到这种理论的应用,轮廓、泛光照明大都属于表观模式,而内透照明就是属于体积模式,我们举例说明:
5外观模式的两种表现
左侧是表观模式,在表观模式的时候,光照过去,你能看到的是材料本身的颜色,能辨认它是金属,银白色金属,然后判断出了造型。
 
右侧是体积模式,当物品或者建筑使用半透明的材料时,光照的时候,会体现出的就是物品的体积,并带来对于物品形状的认知。
6建筑照明方案
上述的建筑照明方案中,两个模式都出现了,找到了吗?

标准何来?
 
我们国家刚颁发了新的标准,微课堂也第一时间作了解读,在标准里面有很多不同的场合应用的标准照度要求,我们选一个特别有代表性的作为问题:为什么博物馆中,展出时对很多展品(画作、雕塑等)都会有个最高照度限值50lx?
 
包括很多文保专家,都会认为这个标准的制定是为了展品上的颜料、材质不会被过度的光线破坏而褪色或老化。
 
但真正的答案是这样吗?这个标准的制定从何而来?
 
我们先从基础说起,先温习一下上节课提到的知觉环境的构成要因:
2你真的懂光
 
图:知觉环境的构成要因图表,以建筑为例,同样的光照方式,建筑的造型、材料都会直接影响光照的效果,从而影响我们对这个建筑的感觉判断。
 
下面我们再举一个典型例子:
1典型例子
上图是一个很著名的装置艺术家James turrell的光装置作品照片,这是一条被光照射的台阶楼梯。
 
James turrell是非常擅长利用光去改变知觉的一个艺术家,在这个照片当中,大家能够判断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吗?能大致看出是一个扶梯的形状,但是这个扶梯你可以猜测出来有多高有多长吗?很难。因为他通过一个色彩光把整个空间的三维感消失掉了。
 
实际上,这个台阶如果从侧面去看的话有十几米长,但是由于它用了一个色彩光再加上一个非常均匀的光线把所有空间的边界消失在整个光照当中,所以导致人的知觉把一种三维的空间感变成一个很扁平的平面视觉。
 
再看他另一个作品
2光艺术装置作品
你们会看到,视觉上感觉是有一个三维物体悬在空中,事实上他只是用了一个矩形出光的投影灯,把光线投在了一个房间角落上。他用一个光的方式把一个二维的物体变成了一个有三维感受的认知的模式。
 
再看一个以前我们做实验的时候使用的例子:
3人像的雕塑
上图,是一个人像的雕塑,采用不同的光照的效果。
 
光看左图的话,大家能判断是什么材质的吗?很多人会说是陶土,因为很多长成这样的都是陶土做的,但其实很难判断。
 
右图是采用了正常显色性的白光投射之后的效果,我们可以感觉它有点象木头了对吧。
 
上面举的例子,说明了不同的光为我们带来不同信息的差异性,当色彩光使用不当的情况下,我们很多材质的信息就会丢失掉,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很多室内设计当中会很谨慎的用彩色光,因为彩色光使用不当不仅仅会对人本身造成情绪上的不良影响,同时他会对很多建筑材料造成不可获知的结果。
 
而作为照明设计师,是应该知道并理解这些研究的知识。
 
现在我们可以来回答题目的问题:为什么博物馆把有些展品照度限值定在50lx?
 
因为50lx是我们人类的眼睛能看清楚色彩的一个最低值,再低的话,我们获得展品的一些颜色所传递的信息就会丢失。
4颜色所传递
我们可以举一反三推演,为什么很多公共空间、走廊等等,定下的最低照度标准也是50lx?因为再低的话,很多重要的信息就会丢失,使用者就会因此对空间认知有错觉而产生安全问题。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ystem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